温病选修

默认教学计划
8人加入学习
(0人评价)
价格 免费
教学计划
承诺服务
课程介绍

温病学

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 

温病的特色诊法 

1.望舌:原理及相应病理——卫、气分看舌苔(厚薄、润燥、腻、颜色); 

营、血分看舌质(颜色) 

正常:舌质淡红,苔薄白,体正,红活而泽; 

辨舌苔:舌苔是胃气熏蒸于舌面而形成(阳气+浊气+津液)。 舌苔变化过程:白——黑(火极似水) 

白苔:1)苔薄白欠润,舌边尖略红——温邪客于肺卫; 2)苔薄白而干,舌边尖红——表邪未解,津液已伤; 3)苔白厚而粘腻——湿与热搏,浊邪上泛; 4)苔白厚而干燥——胃燥津伤,脾湿未化; 

5)苔白腻而舌质红绛——湿遏热伏(邪热被气分湿浊阻滞,不能外达,而被逼入荫、营阴); 

6)白苔滑腻厚如积粉而舌质紫绛——湿热秽浊,郁闭膜原; 

7)白苔如碱状——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;

 8)白砂苔——邪热迅速化燥入胃;

 9)白霉苔——秽浊偏盛,胃气衰败。 

黄苔:从白苔热化而来,一般是邪热进入气分,里热已盛的标志。【舌苔的

变化的一个过程:白——黄白相间——黄(淡黄—金黄—老黄)】 薄黄苔:有在卫分亦有在营分,辩是否有伤寒; 黄白相见苔:初入卫分,表邪未罢(卫→气转变); 苔黄干燥:气分热燥,津液已伤;

苔老黄燥裂:舌苔甚则起芒刺,热结肠腑,多为阳明腑实,津液受伤之征

象(诊断时应按诊腹部,特别是脐周,左下腹降结肠是否有硬块,并询问大便情况); 

黄腻苔或黄浊苔:为湿热内蕴之征象,多见于湿热性温病湿热并重。 

灰苔:主实热之证,属热盛阴伤。 

灰燥苔:为阳明腑实而阴液大伤之征象; 灰腻苔:为温病兼夹湿痰内阻的征象; 灰滑苔:为温病后期阳虚有寒之征象; 

黑苔:1)主热(火极似水);2)主大寒(肾之寒水),全身一派寒象。 

黑苔焦燥起刺,质地干涩苍老:为阳明腑实,肾阴耗竭之征象; 

黑苔薄而干燥或焦枯:温病后期邪热深入下焦而肾阴耗竭“津枯火炽”; 遍舌黑润:温病兼夹痰湿之征; 

舌苔干黑,舌质淡白无华:湿温后期,湿随热化,伤络迫血,气随血脱(失

血); 

黑苔滑润而舌淡不红:湿温后期阴寒内盛。 

辨舌质:舌为心之苗,舌质依赖血液荣养,所以舌质与心及营血关系密切。 

红舌:多由邪热较甚,或邪入营分而引起,也有因阴伤而致者。 

舌尖红赤起刺:心火上炎之征,红绛舌早期; 

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,或舌中生有红点:心营热毒炽盛之征; 

舌质光红柔嫩,望之似乎潮润,手扪之干燥无津:阴液损伤之象。邪热初退而

津液未复; 

舌淡红而干,其色不荣:心脾气血两虚,气阴两虚之征。 

绛舌:标志着病情深重,色鲜绛者多主实证,为营热炽盛之象,若绛而燥甚至 

干枯不荣者多主虚证,为阴液亏耗之象。 

舌质纯绛鲜泽:热入心包; 

舌绛而干燥:邪热入营,营阴耗伤(“火邪劫营,营阴受损”——叶天士); 舌绛而舌面上有大红点:心火炽盛,热毒乘心; 

舌绛而有黄白苔:邪热入营,而气分之邪未尽(往往气分邪气太盛,逼入营分,

向舌绛无苔转化); 

绛舌上罩粘腻苔垢:热在营血夹痰浊; 舌绛光亮如镜(镜面舌):胃阴衰亡之征; 舌绛不鲜,干枯而痿:肾阴耗竭之征。 

紫舌:多为温病危重病证,多为脏腑郁热,热淤营血或肝肾阴竭。 舌焦紫起刺(杨梅舌):血分热毒极盛之征(烂喉痧、猩红热); 舌紫晦而干(猪肝舌):肝肾阴竭之征(青黑相合为紫——肝肾真脏色见); 舌紫而瘀暗,扪之潮湿:内有瘀血有感温邪之象。 

辩舌态:多与肝有关。 

舌体强硬;舌体短缩;舌卷囊缩;舌体痿软;舌斜舌颤;舌体胀大。 

2.辩斑疹: 

形态色泽 疹 斑 高于肌肤表面,红色,形如粟米,压之 在肌肤表面,红色,点大成片,压之退色,摸之碍手的丘疹(充血) 不退色,大多不碍手(出血) 版权所有:09级中医8班 

分布 多起自(上腭)口腔,继而耳后,头面背部,逐渐至胸腹四肢 多见胸腹继见四肢 外感温热,阳明热炽,内迫营血,血热妄行,外发肌肉; 气→血 多外感风热,肺经郁热,热窜营分,血郁肌表血络, 形成机理 肺气(卫)→营分 疹为太阴风热 透发征兆 灼热,烦躁,无汗,舌红绛苔薄白,脉伏浅躁动,兼胸闷,咳嗽,喷嚏 斑为阳明热毒 灼热,烦躁不安,无汗,舌燥绛,苔黄,脉伏或躁动,兼耳聋闷瞀 注:1)斑与疹的关键鉴别是病理不同,疹是充血性改变,斑是出血性改变; 2)叶天士“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”:既是邪热波及或深入营血的重要标志,也是邪气外露的表现; 

叶天士论斑疹“宜见不宜见多”:“宜见”是指斑疹的透发提示邪热得以外透;“不宜见多“是指斑疹过于稠密为热毒深重的表现,提示病情危重; 

3)斑疹的顺逆:观察色泽:P65—66 雷少逸:“红轻,紫重,黑危” 审视形态;注意疏密;结合脉证;重视变化; 

3.白pei:是在湿热性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,内含少量浆液,色如珍珠,突出皮肤。

成因:湿热性温病病邪在气分留连日久,外熏于肌肤; 其透发为汗出一次而透发一批,如此反复多次; 

温病常见症状: 

1.发热 

气分 发热类型 :发热微恶风寒 寒热往来 壮热 日晡潮热 身热不扬 身热夜甚灼热 病理特点 温邪郁闭卫表,卫阳失于温煦 邪郁少阳(募原),表里不和 里热炽盛,蒸腾于外 腑实热结 湿遏热伏,湿热郁蒸 营(血)热盛阴伤 阴虚生内热 余热留伏阴分 气分 营血分 低热 夜热早凉 2.汗出异常:1)时有汗出:指汗随热势起伏而出,一般表现为热盛而汗出,汗出热减,

继而复热; 

2)战汗:概念:指热势持续壮热日久的病人突然先出现全身战栗,继之全身

大汗淋漓,汗出后热势骤降; 

病机:邪气久在气分留连,邪正相持,正气奋起鼓邪外出。

 3.神志异常(分清湿热类、温热类)

 1)烦躁不安;2)神昏谵语;3)昏聩不语;4)神志昏蒙(湿热类);5)神志如狂。 

4.痉:实风与虚风

 

课程目标
  • 掌握温病常用诊法,并能运用临床
  • 掌握舌苔的形成机理,生理、病理的理论分析